一文带你走进涛台酿造环境
酱香显著、幽雅舒适、酒体丰满、醇和协调、回味悠长、空杯留香——这是经过七代人匠心流传,一百七十年工艺打磨而造的涛台酒。在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烈酒名镇茅台镇,1984年横空出世了陈氏烧坊,用心孕育涛台经典酒。时光流转,四十年的积累与沉淀,发展到如今,更现代化的设施,更标准化的生产,更先进化的技艺,陈氏烧坊以贵州涛台酒业有限公司为新的名字,在茅台镇,在贵州,在全国驰名,用心酿造。
从小小烧坊到集体化、规模化的公司,涛台坚守了什么,又创新了什么?我们打算走进涛台生产间里去一探究竟。人的成长离不开其生长环境,酒亦如人,从涛台酒的生产环境,可一窥其盛名如何而来。
贵州涛台酒业有限公司所处的茅台镇,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得天独厚造就了名酒的诞生。赤水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地势低凹,盆地气候在这里盛行:冬暖夏热、干燥少雨,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年平均温度17.4℃,夏季最高温度达40℃。冬季无霜期长,温差小,年均无霜期多达326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日照丰富,时间长,日照量大,一年日照时间达1400小时。这种特殊的盆地气候为涛台酒的酿制造就了一个持续高温、风微雨少的稳定而高质量的环境,成为了微生物的天然“培养皿”,此外,数千年间,酿酒活动在这里从未停止,,使得空气中的微生物群得到了长期、稳定的繁衍、生长。这些野蛮生长,挥洒活力的微生物精灵活跃在涛台酒的酿造过程中,形成了涛台酒独特而醉人的酱香。
涛台酒的原料十分讲究,选材严格,用水谨慎,非茅台镇原料都达不到其要求。酿制涛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清代诗人曾有“西南一隅,赤水之滨,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赤水河悠然神秘,清冽芳香,平时的水干净清澈,但在下雨天的时候,它就会变成赤红色,由此得名。它水质好,入口甘甜、水中无任何杂质,用这种水,再经过一道蒸馏工序,酿造出的酒特别甘美。涛台酒生产所用的高粱是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它们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涛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减少翻烤工序中的原料损耗与浪费。涛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涛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然后形成涛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涛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涛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这些原料的生产,都离不开茅台镇,可以说离了茅台镇,就造不出涛台酒。
涛台酒的酿酒工艺自古相传,从未丢了其本心。酱香酒酿制技艺是一种独特的传统酿酒工艺。涛台酒的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被称为“12987传统酿制工艺”。贵州涛台酒遵循12987古法酿造,有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等特点,由此形成独特的酿造风格。进入涛台的酿造工坊,他们没有让冰冷无情的机器取代匠人的技艺,一进去便可以看到工匠们在投料前,把蒸完的酒醅和大曲拌在一起,一堆堆地堆放在生产车间里的空地上,在那里筑成一个个沙堆,形成了工坊里独有的风景。而进入生产线里,却能看到现代科技的丰硕成果,贵州涛台酒业有限公司配备了全国最先进的全自动灌装生产线,时产6000瓶白酒,加工、输送、装配、检验,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材料浪费少,在大规模生产中节约成本;根据生产流程进行编程控制,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对环境污染小。在这里,他们实现了用心用情的匠人精神与高效高产的科技成果的有机结合,造就了酿酒业的新局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