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 >

【看长江之变】探访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石头上种树 看工业伤疤变绿地

发布时间:2019-07-17 14:08来源: 网络阅读量:16225   

亚洲第一天坑。资料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肖梦吟)在黄石铁山区,有一座铁矿山,这里曾因多年采矿产生大量废石,导致寸草不生。经过几代矿山人的努力,废弃的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刺槐。16日,来自全国的24家网络媒体齐聚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探访“亚洲第一天坑”的绿色救赎。

工作人员讲解矿山公园历史。记者 肖梦吟 摄

高山挖成了深坑 这里是“亚洲第一采坑”

如果不是工作人员的介绍,走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最直观的感受是恍若走进一个满目绿色的郊野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矿山硬岩废石堆放场。沿着小路一直前行,步行二十多分钟,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坑就惊现在眼前,同行的外地记者直言,震撼人心。

这个巨大的天坑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景区,从空中俯瞰,采坑呈一个放倒的葫芦状,伏在群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工峡谷。坑内部分区域呈暗红色,那是残留在坑内的铁矿石。虽然称作‘天坑’,其实它完全是一座人工形成的矿坑,至今已有1793年的历史。天坑南北跨度0.9公里,东西跨度2.4公里,最大垂直深度能容下一幢148层高的大楼,坑顶横截面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

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工作人员小马介绍,这里曾经是三座连绵起伏的铁矿山,早在三国时期便有了开采活动,清末建成大型露天铁矿大冶铁矿。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华中地区的“钢铁粮仓”。经过40多年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逐渐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矿区目前还在工作的小火车。记者 肖梦吟 摄

石头上种树 矿冶名城的绿色救赎

把山挖出了深坑,天坑像伤疤一样,牢牢印在了矿区人的心里。近年来,这座城市开始转型,矿山人开动脑筋,走上了一条修复、改造、治理、再造的科学发展之路。

据悉,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矿区陆续投资数千万元,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通过反复试验,攻克了硬岩条件下耐旱耐贫树种的选定难关,在硬岩废石场不覆土的情况下培养种植刺槐等树木,30多年来陆续栽种刺槐120多万株,并对已成形的废石场进行绿化复垦。昔日的废石堆变成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天安门广场面积的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基地,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奇迹。谈及多年复垦带来的变化,一路带领记者参观的工作人员小马告诉记者,曾经废石场上光秃秃一片,如今不仅树木成林,还出现了野鸡、野兔和各种鸟类,昔日的荒山真真实实的变成了花海。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是土生土长的“矿二代”。谈起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他滔滔不绝:“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黄石也在从重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发展,我们可以说是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样板,把矿山绿化,以前挖的千疮百孔的矿坑,‘见缝插绿,回填植绿,破墙透绿,形成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的格局。’”

据阎红勇介绍,目前,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只有1/6的土地和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下一步,要让人们实地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可以直通“天坑”底部……

俗话说,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必会报复人类。亚洲第一天坑就是个例子,它是巨大的伤疤,也是最严肃的告诫。告诫我们,告诫下一代,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牢记的道理。

天坑一角。记者 肖梦吟 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