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86个村一村一品谋脱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宋效忠通讯员刘定旭黄沙
红掌花开,不胜娇羞。7月9日,汉江边的汉川市杨林沟镇柏枝村,温室大棚里红掌夺目,吸引不少游客。“大棚里红掌共两亩1万多钵,每钵批发价10多元,将于7月底投放武汉等地花卉市场。”柏枝村青青花卉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先军说。
柏枝村是汉川市的深度贫困村,该村发展花卉产业,是汉川“一村一品谋脱贫”的一个缩影。汉川市委副书记方超说,汉川86个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基本做到一村一品。
大棚红掌“拨”富路
两亩红掌动人心。更令人心动的,是可观的收入。“除去水电肥和劳务费等成本,每亩红掌利润上万元。”周先军介绍,红掌下月发完货后,大棚里将种植蝴蝶兰、郁金香。
红掌很娇气,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4℃—33℃之间,合作社安装了温度湿度控制系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大棚里多个排气扇不停转动,水帘降温系统正在运行。
除了红掌大棚,合作社还建成花卉大棚40多亩。“我们已从德国引进20多万株花苗,包括彩色菊、铁海棠、春羽、银线蕨等。8月初,花苗将覆盖大棚。”合作社股东吴先发介绍,为了育好苗,他们以每吨3000多元的价格,花费20多万元,从荷兰购买营养土60多吨。
吴先发说,合作社理事长周先军是柏枝村人,在武汉花卉苗木行业摸爬滚打十年,成立了武汉都市园艺设计有限公司,对市场行情的把握非常精准,花卉不愁市场。在汉川扶贫政策感召下,周先军2018年回村流转土地213亩建花卉基地,已投入500多万元。
让土地流金生银
在汉川,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杨林沟镇引入老板刘四炎,在六抱村及周边流转土地200多亩,发展苗木花卉及休闲采摘产业。目前,合作社已种植樱花、紫薇、无刺枸骨等苗木。
韩集乡方家村2018年4月引进福建客商,成立汉川市罗卜沟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期投资300万元,流转农田100亩,建设大棚52个,种植小番茄、小西瓜和火龙果等。
南河乡新农村百禾生态农业园,上百个大棚整齐排列,很是壮观。“这个大棚里是火龙果,那个是草莓。”百禾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范向洪介绍,“一个瓜果大棚投入100多万元,滴灌、调温自动化,四季有果可摘。”
垌塚镇王畈村的黄桃产业、西江乡大桥村的苗木产业,也让土地流金生银。
2018年,汉川市财政投入资金6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当年脱贫的14个村产业发展。该市支持老板下乡创业,开办合作社,带动脱贫攻坚。据汉川市扶贫办初步统计,该市仅回乡创业的能人就达20余人。
村民入股享分红
村里发展产业,怎样链接贫困户?汉川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国华介绍,所有贫困村坚持“公司+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土地入股,实现产业与贫困户利益的有效链接。
在柏枝村,19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杨林沟镇镇长蔡洪斌介绍,通过“百企帮百村”活动,明星玻璃公司捐款5万元给柏枝村扶贫。村里从捐款中拿出1.9万元,用于贫困户入股。此外,村集体通过整合扶贫资金110多万元,入股合作社,占11%的股份,每年享受分红5万至10万元。
村民还可通过流转土地增收。“以前我镇农户之间土地流转,按每亩每年200元的标准予以补偿。现在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补偿费翻一两番。”蔡洪斌说,六抱村5户贫困户流转土地,每亩每年补偿800元。此外,村民还可到合作社务工,每天工钱70元至100元不等。“今年,特色产业将覆盖我市所有贫困村。”汉川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树林表示,当前,有的扶贫产业项目存在低端化、同质化问题,下一步将提升项目档次和产品附加值。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