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支试管藕在汉诞生 全国超八成莲藕品种是“武汉造”
图为:柯卫东展示新品种藕带
图为: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室试管中的蔬菜新品种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进良通讯员黄新芳实习生常书菲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日历标签
“你们来得正好,快来看看我们培育的藕带专用新品种。这三根藕带重达708克,达到了我们的预期,马上就可以推广了。”7月3日上午10时许,太阳很大,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的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一处试验藕塘边,56岁的柯卫东手抓两把藕带,兴奋地向记者“炫耀”。
2000年7月8日,在柯卫东的带领下,世界上首例试管藕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成功。如今,全国主产区种植的莲藕品种,八成以上源自该所。
全球首支试管藕在汉诞生
时光回转19年前,一根5毫米长的藕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0年7月8日,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成功培育出一支试管藕。这是全球第一支试管藕,仅一根小葱粗细,重约1克,是莲藕细胞工程的一项突破。
在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工作了20多年的黄新芳介绍,莲藕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生蔬菜,全国每年栽培面积达600万亩左右。该所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水生蔬菜种质基因库,在莲藕新品种培育方面起步早、起点高,一直享誉全国。当年,每年4月种藕时节,单位门前的路边,都会停满全国各地前来购买藕种的车辆。
1984年,柯卫东大学毕业,进入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为了解决藕种生产难题,他长年工作在田间,吃住在基地。经过不懈努力,世界首例试管藕诞生了。
试管藕的繁殖速度,是常规种藕的400倍以上。一个小小的莲藕茎尖,通过分化培养、继代增殖、生根、试管藕诱导等关键技术,理论上一年可得到4000个藕芽。而每个常规种藕仅可分出藕芽10个左右。
在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藕的基础上,柯卫东又研究出了微型种藕繁殖技术,使莲藕的生产用量从每亩250公斤降至25公斤。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莲藕的繁殖系数,还大大减轻了藕种的重量,有效解决了莲藕产业中种苗用种量大、难于长途运输等技术性难题,是莲藕产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通过该技术繁育的莲藕微型种苗,具有无毒、节本、省工、高效等优点,对加快莲藕新品种推广速度、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莲藕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柯卫东已是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兼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是我国水生蔬菜学科带头人,但他仍不辞辛劳地坚守在科研一线。
全国超八成藕种源自武汉
“全国莲藕产区八成以上莲藕品种是我们所培育的。我所的‘鄂莲’系列藕种,目前已达10个,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30%-50%,已经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份,新品种覆盖率超过85%。比如超高产的‘鄂莲9号’,堪称莲藕中的‘巨无霸’,一支整藕重达八九公斤,亩产超过3000公斤,已在云南、广西、江苏等多个省份推广种植,很受欢迎。我们正在培育、尚未命名和正式推广的藕莲、子藕、藕带新品种,还有十多个。”柯卫东告诉记者。
柯卫东指着刚从藕塘挖出的藕带说,这一新品种暂时命名为“白玉簪1号”,已经培育了五六年,预计明年可以正式推广。“白玉簪1号”的特点是皮白质嫩,口感很好,炒食、加工皆可,亩产可达千斤,比常规品种的产量提高四成左右。
当日,记者还来到距资源圃约半小时车程的祺良农产品公司。这里是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的莲藕示范种植基地。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他们种植莲藕4000多亩,现在正在采挖的青荷藕是新品种“鄂莲10号”。该品种熟性早、产量高,当天早晨刚刚售出1000多公斤,每公斤地头价12元至14元。“今年的收成,自然是很令人开心的啦!”老家在福建的他,毫不掩饰内心的高兴。
更多莲藕新品将走上餐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家没菜吃的时候,主要追求高产。现在再单纯追求高产肯定不行,还要优质和多样化。”柯卫东说。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吃藕习惯也不一样,而且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他们对菜品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人爱吃粉藕,有人爱吃脆藕;有人煨藕汤喜欢白色的,有人喜欢红色的;有人喜欢莲子是长的,有的喜欢圆的;有人需要纯粹用于加工的藕,还对上市季节有早、中、晚的要求等。柯卫东和同事们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培育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
今年4月,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免费将8万斤优质藕种送给省内一些种藕大户、企业和合作社。本月中下旬,他们还将召开莲藕新品种现场展示会,给一些种植大户和企业送上最新的优质品种,同时还将在莲藕栽培管理等方面开展相关培训,保障鄂产莲藕“原汁原味”,助力越来越多的优质菜品走上市民餐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