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两地调研报告反映农村人口增收较困难,有哪些制约因素?

发布时间:2024-03-14 22:23来源: 中国网阅读量:12518   

最近,先后有内蒙古、甘肃两篇调研报告反映农村人口增收较困难。报告提到,有的地区农民医疗、养老压力加大,造成消费能力降低,甚至消费降级现象;有的地区养老金和惠农补贴增长对政策的依赖度高,收入增长依赖于外出务工形势的好转,而社保缴费标准提高、红白喜事随礼行情上涨等情况让农村居民支出增速加快。

其中在3月11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多伦县2023年农民收支情况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提到,2023年,锡林郭勒盟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同比增长6.9%。2023年多伦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19777元,比上年增长6.3%,与全盟收入水平相比,绝对值低于全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水平低于全盟收入增长速度0.6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有这3类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以经营净收入为主,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增长幅度不高。受玉米、小麦、豆粕等原材料价格影响,当前农业生产处于高成本经营的状况,饲料价格高位运行,饲养成本增加,对圈养散户和规模养殖场冲击较大,农民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加之牛羊出栏价格下降,抑制了经营净收入增长。

二、社会保障不足。经过三年疫情,农民的收入涨幅不大,社会医疗、养老保障出现不足。随着疫情过后农民医疗、养老压力加大,造成消费能力降低,甚至消费降级现象。农村大多数老人都是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看病报销比例较低,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导致大部分农村老人不愿到医院看病。

三、政策红利效应逐步减弱。近年来,锡盟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对农村居民增收都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看,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补贴标准、补贴范围趋于稳定,转移净收入基数不断增加,依靠政策性红利带动的转移性收入对居民增收的作用将逐步减弱。

报告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力度,做好牲畜收购价格动态监管,能够积极引导农牧民合理安排牲畜出栏进度,切实减轻草牧场压力,降低饲养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着力完善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牧民稳定增收。拓展农民创收渠道,鼓励农民继续走规模化道路加大培育家庭农场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打造环京津冀设施农业项目,积极争取自治区粮改饲试点县,将一般耕地打造成高产饲草种植基地,实施草籽繁育基地项目,扩大羊草、冰草种植规模。

锡林郭勒盟发改委还呼吁,医保政策适当向农村留守老人倾斜,增加入保药品目录,提高报销比例,对重大疾病不再设起付线和医院级别的限制,确保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精准落实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工作,提升全盟兜底保障工作质量和水平。

在甘肃省甘南州,由国家统计局甘南调查队3月12日发布的分析报告称,2023年,甘南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5.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82.0元,增长8.1%,四项收入同步增长,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其中,外出务工增收选择性受限。甘南调查队介绍,外出务工者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多为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很难适应现代工商业发展的用工需求,只能从事门槛相对较低,职业技能要求相对较弱的工作,相应的工资水平也不高。另外,目前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大部分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可供选择的工种较少,制约了农村居民务工收入的持续增长。

经营净收入增长动力不足。报告分析称,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类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传统农牧业产业受自然条件及科技投入不足影响,增长缓慢;农牧业经营收入一直对农村居民收入起着稳定器作用,但是近几年农牧产品受市场供需影响,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以来牛羊肉价格大幅下跌,对农牧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