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7万人参与,最新研究表明人体虚弱新发房颤风险增47%
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王宁荐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题为《虚弱、遗传易感性与房颤风险》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房颤发生的代谢-衰老交互关系,指出人体虚弱可能增加房颤风险,肥胖和糖尿病人群中虚弱引发房颤的风险更高。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卫健委项目资助。
该成果是团队系列研究的再次延续,该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分别揭示了长期夜班工作可增加房颤风险,并首度提出房颤一级预防体系中的代谢因素中心论,也曾于2021年、2023年获《欧洲心脏杂志》刊载。
此次,研究团队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具体探究虚弱状态与房颤发病风险的关联及影响。虚弱作为一种与年龄增长和代谢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状态,可表现为多系统生理功能受损、体力活动下降、肌力减退、易疲劳或患病后恢复能力下降等,即身体处于一种易损状态,这一特殊的身体状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研究团队认为,虽然房颤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诱因已明确主要为肥胖、糖尿病等,但虚弱是否与房颤发生具有直接影响尚不明确。为填补这一研究空白,研究团队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首次评估40-70岁人群身体虚弱与新发房颤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房颤的遗传易感性是否会改变上述关联。
研究者根据两种最广泛使用的虚弱标准定义虚弱程度:虚弱指数和虚弱表型。
研究者根据两种最广泛使用的虚弱标准定义虚弱程度:虚弱指数和虚弱表型。其中虚弱指数的界定主要来自临床检查和病史的49?个变量计算,虚弱表型则主要包括5项指标:体重减轻、疲劳、步态缓慢、握力下降和体力活动减少。研究过程中,符合虚弱表型指标3-5项为虚弱,符合1-2项为虚弱前期,无任一符合的为无虚弱。
该研究参与者近37万名,平均年龄56.2?岁。基于虚弱指数,分别有46.5%、43.1%和10.4%的参与者符合无虚弱、虚弱前期和虚弱的判定标准。随访?13.7?年后,与无虚弱者相比,处于虚弱前期和虚弱的参与者新发房颤的风险分别增加18%和47%。归因于虚弱前期和虚弱可占新发房颤病例数比例可达14.7%,该数据仅次于团队前期研究结果中的高血压和肥胖。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超重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若处于虚弱状态,房颤风险分别增加为60%和47%,较正常体重和非糖尿病人群风险增加更为突出。该现象同样出现在低遗传风险群体中,显示虚弱与房颤风险的关联更强,这表明相比高遗传风险,遗传风险低的个体更易因处于虚弱状态而发生房颤。
该研究提示并建议,虚弱应作为房颤的新危险因素被纳入临床房颤风险评估,以助于有效开展房颤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并予以房颤的干预和预防,尤其是对于低房颤遗传风险、肥胖和糖尿病人群,改善虚弱是否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将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