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服务改革打造北京样板
emsp;emsp;本市近日召开“获得经营场所”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主任陈少琼介绍,五年来,本市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改革经历了从1.0到6.0的蜕变升级,一系列改革举措向纵深推进,打造了北京样板,跑出了北京速度。
emsp;emsp;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三年内从172名跃升至33名,财产登记指标由42名提升至28名,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北京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连续三年位居第一,财产登记指标连续两年第一。
emsp;emsp;部门协同打出“组合拳”
emsp;emsp;今年,世界银行发布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获得经营场所”指标整合原“办理建筑许可”和“不动产登记”,主要内容涵盖不动产转让、建筑许可、环境许可等。
emsp;emsp;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做法,五年来,北京整合政府内部资源,重塑审批流程,不断提升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能。“1.0阶段是减环节减时限,2.0阶段是对标先进首创低风险改革措施,3.0阶段是由‘许可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的理念,4.0阶段是深化改革提升审批服务效能,5.0阶段是重点突出事项集成、部门集成和并联改革,6.0阶段更加突出便利度、数字化引领、精细化管理。”陈少琼介绍,五年磨砺的六版方案,形成了各部门间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各项改革全面落地生效,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emsp;emsp;据介绍,本市“多规合一”协同平台汇集部级、市级、区级部门及市政公用单位达755家,以“全程线上、一站式、集成式”预沟通预协调服务,减少企业多部门跑动和协调的时间。自2018年以来,该平台策划研究项目突破1万个。
emsp;emsp;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确权登记处处长王宏娟介绍,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目前已实现17类高频业务全程网办,在原基础上增加了新建商品房、政策性住房转移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等。本市还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服务,将房屋过户、抵押贷款由串联办变为同步办,压缩交易时间和支付成本。
emsp;emsp;低风险项目差别化管理
emsp;emsp;从注重事前审批和管理向注重事后监管和服务转变,五年来,本市发挥“首创精神”,推出一系列国内领先举措。其中,首创低风险项目审批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emsp;emsp;市住建委副主任王鑫介绍,对低风险项目实行差别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施工许可审批效率。通过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一站通”系统,项目备案、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一次受理、并联办理、一次出具许可文件。同时,低风险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也进一步压缩,对直接办理施工许可证的,3个工作日内审批通过;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合并办理的1个工作日内审批通过;对社会投资低风险小型建设项目受理当日即时办理通过。
emsp;emsp;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施工许可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即时办理。王鑫介绍,针对经开区“专精特新”产业投资项目集中的特点,在经开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可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以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实现“一次告知,即时办结”。在一年试点期内,经开区共计核发告知承诺制申请施工许可近30项。今年8月31日起,该服务已成为经开区常态化办理事项。
emsp;emsp;产业园区试点环评新政
emsp;emsp;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是守住首都绿水青山的重要防线。近年来,在国土空间层面,本市发布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以及全市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开展污染源头控制提供有力指引;此外,还创新性地将碳排放核算评估纳入环评,同步研究制定相关地方标准。
emsp;emsp;在不降低标准、不放松质量的前提下,本市环评服务的审批效能持续提升。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处处长郑定伟介绍,“十三五”以来,以“减”字当头,本市已制定修订3版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北京市细化规定,累计优化219类环评管理分类,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emsp;emsp;针对产业园区,本市试点开展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根据去年出台的《北京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试点实施办法》,在试点产业园区内,对于符合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入园项目,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审批权限下放、免办手续、“打捆”审批、告知承诺办理、简化评价内容等。目前,该局已发布两批联动试点园区名单,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产业园等7个产业园区已纳入试点范围。
emsp;emsp;针对重点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了市重点工程、中央在京重点项目、外资重点项目等“三本”台账,2019年以来,累计1106个项目纳入环评台账,冬奥配套电力设施建设、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加速实施。
emsp;emsp;据悉,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目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均实现“全程网办”。
emsp;emsp;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