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武汉大学50名学生将卫星送上天:用了老师800万科研经费

发布时间:2022-03-01 15:31来源: 快科技阅读量:18190   

一趟火箭载着22颗卫星成功上天,长征八号这次又刷新了一波历史纪录。

而且其中一项,还是武汉大学参与打破的。

国内第一颗由学生自研的遥感卫星启明星一号,顺利发射入轨!

没错,这次卫星从研制,管控,发射到后期监测,包括创新点设计在内,全程都由学生来主导,一共有50多人参与其中。

发射成功后,学生们就能直接与卫星实时互动,在太空中完成设计和实验。

简直解锁了搞科研的新姿势有木有!

要知道,在遥感领域,数据是科研关键,可是此前学生们可用的数据大多来自国外,难以用来验证一些科研上的新想法。

现在武大有了自己的卫星,今天发个指令马上拍摄,明天数据就可以传下来。

话题一出就在网上火了,有网友表示,赶紧让代码替自己看一看银河:

也有武大校友调侃别人造卫星,我在凑数.

那么,这颗学生自造的遥感卫星,究竟长啥样。

最大亮点由研一学生提出

这颗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式在轨可编程卫星。

它的大小只有40 x 30times,40cm,重19.2kg,搭载可见光和红外相机各一台。

而在技术上,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8波段的夜光遥感。

夜光遥感,利用遥感技术从太空观测地球在夜间发出来的光芒,这些光芒大多由人类活动产生。

但在之前,卫星的夜光遥感图像大多是黑白的,也就是只有1个波段。

如果将波段增加到3个,就能看见红绿蓝三色的彩色图像,这也是我国之前大多数遥感卫星的技能。

可是,要想将夜光遥感的波段增加到8个,也就是除了红绿蓝三色以外,还能接收更多的信息,类似的研究还很少。

因此包括参数调整等实操在内,基本都需要自己研究完成。

在经过尝试后,最初提出这个8波段夜光遥感创意的研一女生李津津,又进一步在原有的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数据测量的精度。

据湖北日报介绍,人眼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760nm,而8个波段的启明星夜光遥感波长则覆盖了400—1000nm范围。

也就是说,启明星看到的夜光遥感波长,超过了人眼可见光的覆盖范围。

其他参与的学生们,有不少都来自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最终做出来的卫星,不仅能获取高光谱,夜光和红外遥感图像,而且还能被应用于水体环境监测,地区森林覆盖率观测,城市规划及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等领域。

但据武大介绍,这颗卫星的提出,其实源于一次论文答辩。

据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巫兆聪教授表示:

论文答辩时,有不少学生们都有很多新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数据去研究验证当时能用到的数据大多是国外的,但这些数据并不符合需求

整个项目从研发到测试,一共花费500万元。

研发成功后,团队恰好又遇到了长征八号火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因为长八是用于小卫星低轨道低成本的火箭,整个发射费用降低到300万元。

对此,项目负责人金光教授表示:300万的发射太便宜了。

不仅如此,这颗卫星的数据,还会开放给全球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免费使用。

据说就连联合国卫星中心,地球观测组织等机构都在排队了。截至11月底,易方达“一司一省一高校”系列活动共组织讲座等各项活动10余场,吸引了超过1000名在校生积极参与学习。

启明星一号是启明星系列星座计划的首发卫星,整个计划由多颗遥感卫星组成。

在这之后,包括它的地面测控与数据接收,都由武汉大学遥感卫星地面站来完成。

造一颗卫星到底难不难。

绕地球飞行的人造航天器无论大小,都可以叫人造卫星。

武汉大学发射的这枚启明星一号属于微纳卫星微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在10千克量级,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卫星

伴随着火箭发射技术的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这种体积小,研发周期短的微纳卫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对这种“学以致用,寓教于乐”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很多同学表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不仅学到了基金知识,开启了自己的财商,更亲眼见证了以价值投资见长的易方达现身说法演绎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受益良多,远比自己在书本上看到的更加信服,特别是易方达的“深度研究驱动,时间沉淀价值”的理念,将会成为自己未来投资座右铭。

除了武汉大学启明星一号的遥感用途外,微纳卫星还可以用在通信,地质勘探,环境与灾害监测,交通运输,气象服务,科学实验等领域。

像马斯克的星链就是一种用于通信的微纳卫星。

另外,这次长八还携带了另外两个高校卫星,一颗是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西电一号卫星,将用于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另一颗是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巢湖一号卫星,则用于水利和防灾等领域。

那么造一颗微纳卫星到底难不难主要是看其功能

如果只是简单到给地球拍照,那么小学生也可以做到。

比如2016年5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州所小学的学生,就曾把一枚立方体卫星发射升空。

日前,我国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的八一middot,少年行卫星,也成功进入太空,完成了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等任务。

而高校发射的卫星更重要的是科研意义,技术含量不可同日而语。

启明星一号耗时3年,需要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部设计,从研发遥感相机,陀螺仪,到数字卫星系统,再到后面的仿真都要学生反复测试。

还配备AI模块,可以在卫星上成像,并完成目标提取,定位等任务。。

而学生发射卫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伴随着火箭发射成本的降低,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可以负担得起发射费用。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大学,发射卫星这件极具参与感的事情,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航天兴趣。

一箭22星填补国内空白

回到这次发射的一箭22星来看,长征八号遥二火箭这次也创下了不少记录。

一方面,此次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创下了我国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长征八号是我国研制的中型主力运载火箭,2020年12月7日首次发射即获成功。

它填补了近地轨道3~4.5吨运载范围的空白,可以承担80%以上的中低轨发射任务。

而一次要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送达目的地,要解决很多难题:

如何在整流罩内放下22颗卫星。

如何精准把22名乘客运送到位。

来自不同单位的卫星之间如何协调。

hellip,hellip,

最终,这些问题都在一年内快速得到解决,并在发射时一共完成了12次分离动作,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

另一方面,这次的成功发射,也刷新了长征火箭最短发射间隔的纪录。

据中国航天报介绍,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中低轨运力最强的商业火箭。

有了这次长征八号遥二火箭的成功探索,我们今后应该也能看到更多的一箭多星的密集发射任务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发射的22颗卫星,来自国内的7家商业航天企业。

伴随着更多的低成本商业化卫星成功发射,说不定以后你们学校也有机会在太空里写下自己的代码了。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