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终于打开了韩国人的钱包
特斯拉打开了韩国市场。
12月7日,盖世汽车获悉,韩国国土交通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特斯拉汽车在韩国的销量达15437辆,同比增长7.4%。
这是继2021年销售17826辆后,特斯拉在韩国的年度销量第二次突破1.5万辆大关。其中,中国工厂生产的价格合理的Model Y尤其受到欢迎。
据悉,在中国产Model Y于7月份开始在韩国交付之前,特斯拉今年在韩国的月销量一直低于2000辆,而9月份销量飙升至4501辆,其中4206辆是Model Y;在11月份销售的3562辆特斯拉汽车中,Model Y占99%。
韩国新能源车市:特斯拉也难“啃”
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汽车领域的新物种,对传统燃油车造成了冲击,也对传统燃油车盘踞已久的汽车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拥有传统燃油车头部车企的汽车市场。
这其中,相对于欧洲,日本和韩国的新能源车市尤其难以拓展。
这里,我们重点关注韩国。
要知道,韩国汽车市场规模体量相对较小。据KAMA数据,韩国本土汽车市场小,巅峰时不足两百万辆,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即瞄定海外市场。例如,现代、起亚集团2022年占据韩国本土销量86.5%份额,它们也是韩国汽车出海的主导力量。
上述两大韩国主力车企深知本土市场小,因此尽可能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去向外延伸触角,两者皆主要都是依赖海外市场。比如,2022年,现代、起亚全球销量约685万辆,海外市场占八成左右的份额。
在韩国如此严峻的汽车市场内,强如特斯拉也一样举步维艰。
图源: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进入韩国市场之后,在韩国刮起一波特斯拉风潮;2022年,特斯拉全球销量达131万辆,而特斯拉在韩国的销量仅为14571辆,同比下降了近20%。在2020年,特斯拉达到进口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巅峰86%,此后逐年下降,在2023年仅剩21%。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销量仅1303辆。根据韩国今年1-6月份的汽车销售数据公布,韩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占据了市场,现代汽车销量达到33.8万辆,起亚汽车销量为29万辆,捷尼赛思销量则为6.9万辆。相比之下,特斯拉的销售势头似乎有所减弱,甚至无法进入销售前十。
然而,韩国真的不需要新能源电动汽车吗?韩国人真的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脱敏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售版图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韩国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据统计,今年1-8月份,韩国进口的新能源车数量为1.51万辆,同比增长了54.8%。这一数据反映了韩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增加,以及韩国本土车企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韩国也不例外,低价和补贴:全球新能源车市的“通行证”?
实际上,特斯拉在韩国的销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韩国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补贴的多少。
2019年,Model 3登陆韩国市场时的定价为5200万韩元,算上国家补贴和地方政府的补贴,彼时一台特斯拉在韩国的落地价格,仅需人民币19万元。由此,特斯拉在韩国出现了热销风潮。
但今年初开始,韩国政府提高了补贴的门槛。
据悉,如果想要获得最高680万韩元的补贴,汽车制造商还需要满足4项标准,包括单次充电最大续航、是否达到政府指定的环保汽车销售目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技术应用。此外,只有售价在5,700万韩元以下的电动汽车,韩国环保部将给予100%的补贴。
而特斯拉并不能满足上述全部条件,这导致特斯拉整车价格也不再优惠。比如,Model Y长续航版曾一度卖出了8499万韩元的高价。
图源:特斯拉
今年7月中旬,特斯拉开始在韩国销售中国制造的Model Y,并大幅降价以获得更多补贴。
根据特斯拉韩国官方网站,这款后轮驱动车型的售价为5699万韩元。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首尔的价格降至3.7万美元(约26.4万人民币)左右,在一些为电动汽车提供额外奖励的城市,价格低至3万美元(21.4万人民币)。
根据韩国环境部的规定,价格在5700万韩元或以下的电动汽车可获得中央政府100%的补贴。 对于价格在5700万韩元至8500万韩元之间的电动汽车车型,补贴将为50%,而价格超过8500 万韩元的电动汽车将无法获得任何补贴。
显然,这款售价为5699万韩元的后轮驱动车型Model Y,正在韩国环境部规定的可获得中央政府补贴的范围内。
假设Model Y可以获得中央政府的全额补贴,那么在首尔购买Model Y的价格约为4840万韩元,其中包括首尔市政府提供的所有额外补贴。 在仁川,价格甚至会降至4700万韩元。
这与现代汽车的Ioniq 5仅相差400万韩元。
正如一位自称是Ioniq 5车主、最近订购了Model Y的网友网上发帖:quot;Model Y现在的价格与现代Ioniq 5和起亚EV6差不多,甚至比捷尼赛思GV60便宜2000万韩元左右,谁会选择这些车型而不选Model Y呢?quot;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