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竹叶青明前春茶上新:诗与茶流传千年,不变的是热爱与期待

发布时间:2023-03-13 18:03来源: 网络阅读量:18243   会员投稿

寒冬去,春已至。在“茶圣”陆羽看来,春天正是茶叶采制的大好季节,其所著《茶经》中有云:“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古往今来,明前春茶都备受爱茶之人期待,一杯明前茶中,蕴含的不仅是独特的鲜爽滋味,更有积淀千年、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品茶是千百年来爱茶之人乐此不疲的一件事,与茶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大文豪苏轼那样于品茶、烹茶、种茶均在行,对茶史、茶功颇有研究,并创作出众多的咏茶诗词。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情形。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写道:“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一盏馨香,万千感慨,嗜茶爱茶至极。

那么备受喜爱的春茶是什么茶?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绿茶之中属春茶为上品。采自清明前的新茶更尤珍贵,因为此时的茶树经过漫长冬季的磨砺,茶树内蕴含的氨基酸、香气等含量较高,其鲜嫩程度及品质远高于清明后采摘的茶叶。而且春季茶树发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 “明前茶,贵如金”。

“满瓯泛泛烹春茶”“尝羡吴兴每春茶山之游”“西江一水活春茶,寒谷青灯夜拨花”等千古诗句也表露出历代文人墨客对春茶的喜爱之情。文人常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寄情,以茶明志,以茶悟道……他们对茶难解的情怀与偏好,凝聚在茶诗里,宛若璀璨银河里的耀眼明星,源远流长,脍炙人口。

欧阳修言:“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欧阳修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在茶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安于天命的坦然。

还有以茶明志的韦应物《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言及茶可涤尘烦,言及茶味非凡是山中灵芝,言及茶出产自山区,言及茶园种植。

在历史的长河中,茶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更雅化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茶道精神,品茶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陶情怡性的过程,一种表现高尚节操的方式,一种抒发理想抱负的途径。

秉承古人对茶的感悟,我们更应提升茶与人精神沟通的内涵,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四川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峨眉山一带是很早种植茶的地区,悠久的产茶历史孕育出深厚的茶文化。在峨眉山有文字记载以来的4000年文明发展史中,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与道、释、儒、武术文化,共同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观。

源自这里的竹叶青,从萌芽开始就沾染了文化的气息。鲜嫩饱满的茶芽里,不仅满含峨眉高山的春意,更承袭了上千年的中国茶史,以更时尚、年轻的方式徐徐铺开,成为当下中国的茶文化代表符号之一。

竹叶青明前春茶上新:诗与茶流传千年,不变的是热爱与期待

唐代学者李善就曾描述峨眉山:“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竹叶青源自峨眉,与生俱来高端基因,又以“高山”、“明前”、“茶芽”为三大核心标准严守品质,树立起了高端绿茶的品质标杆。

竹叶青茶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多年来,坚持通过丰富的品鉴活动推广茶文化 ,用“七碗茶汤”,娓娓道来中国茶文化,透过翠绿鲜活的茶叶让大众感知源自高山的自然气息与文化深意,今年正值明前茶上新之际,竹叶青更是以苏轼邀约喝春茶的形式,用一杯散发着幽幽清香跨越千年的春茶,让人们回想起了苏轼等古代大豪的鲜活往事,连通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风骨。

中国人将茶视作珍贵、高尚的饮料,只因茶不但是味蕾的满足,更是精神的享受。虽然每个爱茶之人对茶道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内核却是同样的和谐与安乐。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春茶上新的时节,竹叶青明前茶诚邀您与苏轼等古今文人一起,在悠悠茶香中沉淀思绪,品味中国茶独有的氤氲与意趣。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