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缘何低于预期?春节错位并非主因,通缩还是通胀?关键看地产能否企稳
“当市场还在思考2023年能否迎来一场通胀时,春节后一份物价数据展现出的反而是通缩苗头。”民生宏观分析最新通胀数据指出。
国家统计局3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1.0%,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WIND预期为1.8%;环比下降0.5%,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WIND预期为0.3%。
通胀低于预期,是否春节错位因素?
招商宏观指出,复苏伊始市场期待的是高于季节性的恢复斜率,正如2月PMI所表现的那样。从同比、环比看,增速均较上个月下降,显然数据是低于预期的。
很多分析认为,CPI同比明显走低,主要受春节错位效应影响。海通证券分析,从对比结果看,今年春节前后三月的核心CPI和服务CPI合计涨幅均要低于历史平均,服务CPI涨幅仅回到2019年和2021年水平。
长江证券也指出,春节错位并非2月通胀回落主因,今年1-2月CPI、核心CPI分别较去年12月环比上涨0.3%、0.2%,在历年同期中均处于较低水平。
长江证券指出,2月CPI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食品价格回落。春节过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叠加天气转暖供给增加,大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均有下降,2月鲜菜价格环比增速从1月的19.6%大幅下滑转负至-4.4%,而受供给端支撑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1-2月累计降幅21%,降幅处于历年同期较高水平。鲜菜和猪肉价格回落,合计拖累2月当月CPI环比下降约0.28个pct。
二是服务价格不升反降。大部分服务价格在节后均出现季节性回落,机票、交通、旅游和家庭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0%、9.5%、6.5%和1.7%。值得注意的是,1-2月生活用品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等服务性商品价格在疫情放开后均未出现明显涨价,意味着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风险并未消除,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整体来看,非食品价格影响CPI当月环比下降约0.13个百分点。
非典型通缩?后续只需确认两件事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明确指出,CPI和PPI在一季度的波动包含着基数、疫情达峰、春节错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过多解读。
从年内大的趋势看,CPI方向性不够明朗,逻辑上消费恢复会带动一般商品和服务类价格,公共餐饮部门正常化会带动食品价格;但同时,5月起猪肉价格基数逐步抬升,两种力量孰强孰弱仍有待观察,至少目前尚看不到通胀承压的证据。
“疫后消费需求修复并非一蹴而就。”民生宏观强调,参照海外疫后经验,消费后续动能与居民就业工资预期紧密相关,而这有赖于宏观层面能否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动能,或许2023年地产表现取决于消费后劲有多强。
“2023年到底是迎来一场通缩还是通胀,关键在地产能否企稳,更在于地产在多大程度反弹。”民生宏观指出,与其关注通胀,还不如关注房价。房市企稳对于避免中国经济后续滑入实质性通缩的风险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房价指标或许能够为观察后续消费的持续性提供较强的参考。
郭磊表示,总量角度只需关注两个逻辑有没有破坏:一是CPI有没有挑战货币政策,即央行说的“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是否依然成立;二是PPI有没有打破逐步回升的假设,它决定名义GDP和企业盈利是不是逐步回升的。对后续数据来说,这两点依然是主要标准。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子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