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阿佤山区的教育突围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万里边疆教育行
驱车行走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车窗外不断退去的青山翠竹,让记者心旷神怡。这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就是素有“世界佤乡”之称、位于滇西南边境线上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族直过区,沧源由原始社会末期一跃千年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沧源99.2%的面积是山区,但大山阻隔不了佤山人民发展教育的梦想。在教育部滇西扶贫工作中,中央电化教育馆与沧源结成帮扶对子,沧源自治县加快了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化将一个个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学校,连接成一串串美丽的教育“珍珠项链”,促进了教育均衡,提高了教育质量。
2014年,沧源自治县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年。2018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1年。其中,教育信息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唱着《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沧源人民,如今又唱起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歌。
实现县域教育信息化资源全覆盖
两株枝繁叶茂的三角梅形成的一簇簇紫红色覆盖了大片的校园,一棵硕果累累的菠萝蜜树矗立在操场边上,与三层蓝白相间的教学楼交相辉映。校门外的马路外侧是一个被绿色植被覆盖的小山沟,山沟的另一侧就是缅甸。
这个距离中缅边境不到200米的沧源自治县班老乡新寨国门小学,只有一至四年级,是一个有115个小学生的教学点。在计算机教室,30台整齐排列的电脑让记者感觉到,这所大山深处的学校,在信息时代并不孤独。
“现在,我们人手一台办公电脑,可以更便捷地查找资料,了解外面的世界,与优秀教师进行在线交流。”新寨国门小学校长田国强高兴地说。
沧源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杨权文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沧源自治县启动的教师办公电脑“一师一机”配备工程。从2013年起,沧源积极抓住国家实施“农远工程”“薄改项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及中央电教馆定点帮扶等机遇,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使沧源教育旧貌换新颜。
康龙初是沧源自治县民族中学的物理教师,1988年从湖南常德来到沧源时,上课就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擦”,“而现在,通过多媒体可以随时播放视频、动态图。如阿基米德定律,孩子们看了视频马上就懂了”。
6月4日,沧源自治县校园捐赠仪式在沧源自治县国门小学举行,此次捐赠实现了沧源自治县智慧校园全覆盖。
沧源自治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杨金勇,是来自中央电教馆的挂职干部,他告诉记者,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沧源自治县实施了以“三通两平台”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采用“项目拿一点、政府投一点、学校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构建起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格局。沧源教育信息化经验中最重要一条就是站在脱贫攻坚的高度谋划推进信息化教育,全县建立了以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普惠应用促进民族直过地区教育整体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目前,全县所有学校开通专网并投入使用,百名学生计算机达标率达100%,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室100%覆盖,学校网络连接实现100%覆盖。沧源自治县还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辟了学校空间网站,全县建有学校空间平台23个,教师空间1800余个,实现了教师人人通。
同步课堂助乡村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6月11日晚上8点,乘车从沧源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了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班洪乡南板村。村子规模不大,一座座白墙红顶的民居错落有致地伫立在山坡上,家家户户都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山雨欲来,一片片带着水汽的白云在身边飘荡。
沿着水泥路往上爬行10分钟,终于在大雨降落之前到了班洪乡南板完小。在教学楼一楼的六年级教室里,26名学生和班主任李永明,正在聚精会神地盯着黑板上的大屏幕。
“张大妈有5万元,准备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为5.5%,到期能取到多少钱呢?对于这道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应该怎么做呢?”屏幕上正在实时直播沧源自治县国门小学教师蔡荟琼的数学课。此刻,全县所有六年级学生都在借助全景平台实时收看直播课。
“通过观看直播课,学生可以享受到县城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师也可以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同时,直播课也弥补了偏远乡村学校音乐、英语、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的缺憾,使教学点也能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南板完小校长王洪明说。
为了给直播课提供硬件及技术支持,北京国发天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沧源捐赠了29套全景直播教室及软件系统,覆盖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也为沧源建设了云南省首个教育手机云,实现专递同步教学覆盖全部校点。
“我们通过‘国家教育云+教育手机云’平台,形成云端一体教育环境,以‘一校带多校’开展专递同步课堂,有效解决乡村小学专业教师不足、开不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杨金勇说,直播前乡镇中心小学重点将英语、音乐、美术等教学计划提前一周上报教体局,生成直播课表。教师利用教育部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站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进行备课,乡镇中心小学按课表上常态课,村小教学点利用中心校直播课进行备授课,开展专递同步课堂。
项目开始以来,已开设直播课758节,直播内容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年级全学段全学科的教学课堂,有力缓解了全县38个教学点师资不足的问题,使全县76个村小和教学点里占全县小学生47%的孩子,享受到了同乡镇中心学校、县城学校一样的师资力量。沧源利用专递同步教学在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上探索了教育供给侧改革,遴选55名县级、市级骨干教师承担各学科复习备考任务,集中优势力量,共直播82节课,此举让全县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平均水平显著提升。
编程教育在全县中小学得到普及
芒回完小地处沧源自治县勐董镇西南部35公里处,是沧源自治县勐董镇中心完小辖区最远的一所村级完小。虽地处偏远,但该校学生却走在了信息时代的前沿——开始学习编程。
王丽是芒回完小四年级学生,今年4月下旬报名参加了学校新组建的编程兴趣小组。和她一起的,还有同年级其他几个10—13岁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编程,王丽兴奋不已,她坐在电脑前,眼睛一直盯着屏幕,努力想做出一个穿公主裙的小女孩的动画。
46岁的陈凤珍是芒回完小语文兼信息技术教师,被选派到县城参加编程师资培训,她把培训课上讲的每一个程序、步骤用手机拍下来,回来照着手机一遍遍在电脑上练习。
“第一次给孩子们展示通过编程做出的一颗跳动的心时,孩子们的眼睛都是亮的。他们觉得电脑很神奇,编程更加神奇。”陈凤珍说,“通过编程来引导孩子们,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上课时间还没到,孩子们都挤到教室,甚至下了课还赖着不走,这种情况在其他课堂上是很少见的。”
2018年11月以来,沧源实施创客教育全覆盖行动,在社会企事业单位支持下,建设了一间县级创新学习中心,开展了10场教师培训,培养了一批创客指导教师,整合中央电教馆支持实施的“戴尔互联创未来”创客教育项目和多个企业捐赠的创客套件资源,在全县普及创客教育,小学开设编程教育大班课,中小学普遍开设创客兴趣小组,让贫困地区孩子也能享受到人工智能信息时代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下一步,我们会根据教学模式完善情况,把编程普及到全县所有的学校,包括职业学校。”杨金勇说,“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际,边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不应再落后于时代,至少在编程这件事上,沧源的孩子们有机会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覆盖的网络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宝宝们,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去参观小动物的家,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啦!”6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沧源自治县城区幼儿园,观看了该园教师俸红雁的一堂大班幼儿语言活动课“长大真好”,全县约50名乡镇幼儿教师通过“全景平台”观摩了本次晒课活动。
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沧源自治县着力打造基于手机直播的区域校本教研应用模式,实施教师全员网络教研,将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贯穿网络教研始终,同时以课例研修和同侪教研两种方式为载体,开展全员培训及送教下乡。
沧源自治县教体局抽调城区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对农村教师进行电子白板教学培训。培训团队教师宋汉花对记者说:“农村老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都很高,农村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多,电子白板形象、直观的优势在农村课堂更能够凸显,能突破少数民族学生语言、思维理解上的障碍。”
今年53岁的李福荣,是沧源自治县糯良乡中心完小年纪最大的教师,随着学校开始推广电子白板教学,他也从年轻同事那里学会了白板的基本操作,并且在不少新授课上很好地应用。
“人人会直播,人人上过关课”,是沧源自治县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沧源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县所有中小学教师人人上一节直播课,围绕过关课要求,认真备授课,县校学科教研组开展评价。同时,实施教体局随机点课—校点教师上课机制,教研员通过教育手机云,不定期抽查点课,指导教师备课上课,节省教研指导成本和时间,提高村小教学点教师备授课积极性。
自全员网络教研启动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全县开展教研活动89场,专题讲座8场,参与教师5000余人次,平均每人至少参加两场集体教研活动。
“随着近些年教育信息化投入、培训力度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而更为可喜的是,在沧源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和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教育信息化素养明显提升。”杨权文说。
(苏令 李澈 王家源 赵利)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