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斗是青年必备的精神品格
观点提示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勇于砥砺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担当时代使命必备的精神品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担当时代使命的生力军。
追求自己人生理想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年拼搏奋斗。青年人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品格,始终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怎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会怎样;青年的人生理想是否高远,直接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能否充满生机;青年能否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直接决定国家和民族能否繁荣昌盛。新时代中国青年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的创造力,但实现理想没有捷径可走,理想有多远大,道路就有多坎坷,过程就有多曲折,付出的努力就有多艰辛。并不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创造力的人,都能成功抵达理想的彼岸。尤其是在当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娱乐信息铺天盖地,既方便和满足了青年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也对那些意志不够坚强的青年形成了干扰,消解着他们成就人生理想的定力。那些离自己理想越来越远的人,大多都有身陷喧嚣浅尝辄止的浮躁,或空守才华一曝十寒的懒散。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笃定坚守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砥砺奋斗。当青年大都选择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砥砺奋斗,他们的行动就能汇聚成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年砥砺奋斗。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已越来越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2020年已近在眼前,对照这一检验标准,我们依然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其中,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精准脱贫的攻坚拔寨阶段,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改革关键期、问题集中期和矛盾多发期,我们面临着国内国际的一系列重大风险。环境污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乃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迈过三大攻坚战这道坎儿,需要广大青年的积极广泛参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受教育程度总体较高,他们怀抱理想,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是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都迫切地要求中国青年必须勇于砥砺奋斗。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需新时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清晰的阐释,明确了分两步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意味着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使全球发达国家总人口翻一番;意味着需要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意味着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既需要专心致志地谋求自身的发展,还需要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大部分职业生涯,基本都将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之中,他们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建设者,唯有他们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永久奋斗。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不仅指向未来,它也是历史的、现实的,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坚定不移地拼搏奋斗,或者革命,或者建设,或者改革,他们的理想和夙愿,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就是中国梦从现在到未来,在时空的隧道中不断地展开和丰富的过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必然要面临艰巨繁重的任务,难免会在新的征程中遇到挑战,可能还会碰到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时代托付的责任只能凭实干才能担当,民族复兴的梦想唯有靠奋斗才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民族,尤其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永久奋斗。只要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都能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干劲和热情,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脚踏实地朝着梦想奋进,就一定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作者为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法学博士)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