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写出知识分子心灵史
时隔三年,从《陌上》到《他乡》,70后作家付秀莹像一位心思缜密的艺术家,探寻女性最幽暗的心事,关怀县城中的小人物,其新作《他乡》8月28日正式面世。
小说中来自芳村的女孩翟小梨,凭借自己的天资和勤奋,从乡村来到省会,又从省会来到首都,她在生活的激流中沉浮辗转,在命运的壁垒面前跌跌撞撞。但那道射向自我的隐秘微光,从未停止照耀。最终,她完成了个人的精神成长,获得了内心的安宁。
付秀莹坦言:“创作《他乡》和《陌上》完全不同,几乎是一气呵成的,30多万字一气呵成,真的是流淌的感觉。”付秀莹说,小说除主体部分之外,还插入了七个短篇小说,插入部分和主体部分不断对话、对峙、反驳或者争辩,形成了巨大张力。对此,付秀莹解释,换一种叙事的视角相当于“对话体”,以此让文章产生阻隔或者停顿之感,“我不想让小说过于清澈、一眼到底,而是想让它有更多的丰富性。”
评论家贺绍俊认为,《他乡》从头到尾都是自我的倾诉,付秀莹将自己的城市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呈现给读者,写出一部青年与知识分子成长的心灵史、精神史。评论家李敬泽认为,城市就其本性而言,永远都是他乡。付秀莹以一种诗性的回顾性语调来写城市的遭遇,具有艺术价值也很有魅惑性。同时,他还指出,中国的小说自五四以来一直处于一种青春爆棚的状态,作家不愿意或者说不会去写如何与世界得体地相处,“《他乡》在这个意义上是得体的,是成熟的,它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妥当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与自己相处。”(路艳霞)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