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人”把书店变文化社交圈
“码字人”书店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书人。方非/摄
书架上有文艺青年喜欢的剧本《安魂曲》,有兰波的诗歌集,书店上下楼的书架间上演过浸没式戏剧,双休日的书店举行过戏剧、诗歌、电影、音乐的讲座,书店对面的多功能厅就是即兴戏剧的临时排练场……“码字人”是个书店,但有时又会变成放映厅、小剧场、沙龙或各种艺术空间,这里大概是北京艺术浓度最高的书店了。
投入二百万读者三四个
书店演戏、读诗、赏片看似不务正业,但在实体书店式微的今天,却是创新的尝试。这一点从“码字人”短短11个月的经营中,可以看出一些“门道”。
“码字人”位于和平里北街尚8远东科技文化园,并且藏在园区的最深处。别看位置偏僻,但能够在园区里拥有这样一个空间,店主李苏皖已经很知足了。从前年计划开书店开始,她就一直在到处找地方,找了半年多才找到正在招商的远东科技文化园。
她喜欢这个仪表厂老厂房改造的空间,喜欢园区里的爬山虎、大草坪、老梧桐,但她只付得起一半的房租。当时,园区正在一点一点对外出租。从春天到夏天,她看着墙上的爬山虎从萌芽变成绿浪,她看上的空间逐个被别人租走。为了向园区证明从未开过书店的自己真的有能力经营一家书店,李苏皖先后几次在园区空闲空间办“快闪”的书店。那些书店的寿命长则两三天,短不过几小时,“一次次经历一家书店的‘诞生’和‘死亡’,心里特别难过。”回忆起一年多前备受煎熬的经历,她现在还是会忍不住红了眼圈。直到第三次快闪书店结束,园区才通知她,最后一个空间可以低价租给她,而她要以每年举行不少于一定数量的公共活动回馈园区。
在前期投入大概200万元后,书店终于开起来了。李苏皖给书店设计了大大的玻璃门,那样能让外面路过的人看到里面发生的事情,会觉得很美好。但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书店刚开业时,她几乎发动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同学,还有以前的同事来捧场,而热闹过后的冷清才是书店真实的一面,一天只会有三四个人走进来,还不见得会买书,有的是转转坐坐就走了。
李苏皖倒是沉得住气,“这些都是刚开始就想到必然会面临的境遇,来的人走了,说明这里不吸引他,也不必伤感;有的人进来看了很久书才走,说明他需要你但没有回报你,你应该再想别的办法让他回报你。”
多种活动构建文化社交圈
因为位置偏僻,光靠路过的人流维持经营不大可能。开业没多久,李苏皖着手结合书店以戏剧、诗歌、电影、艺术类书籍为主的特点,举办各种活动来“引流”。
书店是文艺的,在这里举办的活动也都非常文艺,有诗歌分享、交流,有艺术电影欣赏,还有戏剧主创交流、座谈活动。李苏皖有媒体和艺术圈的资源,尽管活动规模不大,但往往非常有创意或是很实在。比如他们曾举办青年诗人系列活动,连续四周每周六下午邀请青年诗人和读者分享他们的作品,最后还将十六位参加活动的诗人的代表作品汇编成册。为了保证现场效果,活动会收取少量费用,参加活动后又会以购书券的形式返还。
慢慢地,书店有了回头客,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每天都会有新增的粉丝。平时较好的情况,一天能有二三十人进店,赶上双休日的活动能有上百人,书店也有了二百多位固定会员。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多,但这些客人都是目的性很强的有效消费人群。让李苏皖最开心的是,活动结束时经常能听到有人说:“来这儿参加活动是我这一周最幸福的时刻了!”在李苏皖看来,当下实体书店应是一个复合状态,早期的图书消费功能已经弱化,现在来到实体书店的人一定还有更多的需求,有的人是为了体验文化现场,参加活动遇见有意思的人和事儿。
随着书店影响力越来越大,活动也越来越吸引人。今年5月,李苏皖在书店导演了一出浸没式戏剧《请和我跳最后一支舞》。书店做活动并不新鲜,但像这样把书店变为舞台、变成剧场的,在国内还是头一个。虽然整个团队并非完全专业,但是这个脑洞大开的想法,吸引了不少观众。三天演出,每场五十张门票,几乎都是自己买票来看的观众。很多人好奇书店里的浸没式戏剧会是怎么回事儿,慕名而来。最近几周,书店又与专业团队合作举办了一个即兴戏剧的培训,每周二有二十多人来参加活动,大都是年轻人。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一个学习戏剧、放松身心的活动,同时还具有社交功能,“我们这些单身的人平时工作很忙,下班后回家又没意思,不如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也能扩大一下自己的社交圈。”
读者幸福店主也骄傲
晚9时,书店快要关门了,会员郭女士急匆匆地进来。原来,第二天就要出差的她,赶着出差前把借的书还了,再借几本新书带在路上看。
郭女士是在一次参加戏剧活动时发现了“码字人”这块宝地,“我太喜欢这个地方了,这里的书跟其他书店很不一样。”其实家门口就有知名实体书店,但她还是愿意开车20分钟来这里看书、借书。听着郭女士的倾诉,李苏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意,正是众多这样的铁粉支撑着她度过了过去11个月,并且更加期待未来。
刚开业没多久时,李苏皖发现每天傍晚都有一个穿校服的高中生来店里。一聊天才知道,他是附近一所高中的高二学生,想考中戏或电影学院,无意中发现了“码字人”,“在他看来,这儿简直就是一座宝库,都是他想看的电影和戏剧方面的书。”后来这个孩子又带来了他想考中戏的同学,把这里当做他们的艺考“培训班”。李苏皖还结识了几位对书店情有独钟的女孩子。她们在找工作和租房子的过程中发现了“码字人”,后来就在附近寻找合适的房源,希望自己能经常来这里休息一下。
读者的感受正是李苏皖的愿景,“希望大家能觉得书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所,可以在这里遇见各种好玩儿的事情、各种好玩儿的人,遇见更多创意、活力、新鲜和美好。”
“码字人”和园区的合同,还有四年多,李苏皖相信自己会一直干下去,“经营这个书店,你会觉得自己没有虚度时光,因为你把时间用在了你认为值得的事情上,是很骄傲的事情。”(牛春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