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电影宫主创设计师:乡村改造当珍视特色留住“乡愁”
为了新一站“中国乡村复兴论坛”的举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产业园区中心主任廉毅锐参与到山西省沁源县的乡村改造设计工作中。
12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沁源文化研讨会暨乡村复兴论坛·沁源峰会”新闻发布会,宣布新一站“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20日在山西省沁源县举办。
作为此前刚刚获得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佳作奖”平遥电影宫的主创设计师,廉毅锐此次的改造对象是建设于上世纪70年代的沁源化肥厂,改建后,该厂区将作为此次论坛的主会场投入使用。
“一直以来,我们做的南方乡村建设比较多,其中隐含了一个地理环境差别的因素。在南方的偏远乡村,传统村落比较依赖于优越的历史和自然条件风光。”廉毅锐说,“但是在北方,我们在近郊的乡村如何能够跟产业结合,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复兴重建就很重要,所以这次我们进行了一个这样的选点。”
“我们希望把相关片区打造成接下来中国乡村建设领域的一个‘KOL’(关键意见领袖)。”廉毅锐说,“南方和北方广袤的乡村里都曾有过工厂企业,也有一些现在已经被腾退变成遗址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在乡村建设界出现呢?因为我们忽略它、不看它,我们把乡村建设矮小化到只有村庄、民居、民宿,乡村在我们面前是消隐的,我们这次把它拉回来了。”
乡村改造的“度”如何拿捏一直是廉毅锐在设计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我前些年一直在观察和思考,我们很多设计师在乡村建设中过于追‘旧’,过于追求以前乡村里面的建筑面貌。我们改造一个乡村,第一是为了让居住在乡村里面的人生活得更舒适一点,我们不应完全追‘旧’,还是要赋予一些新的设计特点进去。”
他同时指出:“另一方面,有一些设计师太过重‘赋予’,把改造对象弄成全新的,恨不得把一个乡村变成一个表现设计高度的一个东西,把乡村里面熟悉的气质破坏了。再就是在规划领域把乡村机理改变了,把房子的街巷格局改变了,那这个乡村可能就有害了。”
廉毅锐认为,这种机理关系到乡村特有的一种情感,或曰“乡愁”,“因为乡村的生活是有张家大妈,李家大姐交流习惯的,他们的生活也依赖于这种交流习惯,乡愁怎么建立?在很多时刻通过村庄里面的交流空间,大家形成的人际管理网来建立乡愁,我们不要破坏那个机理,这是克制性干预,不要过度”。
对于这个“度”,廉毅锐认为应当保留原有的空间材料、尺度、气质,把开放空间交还给村民、村、县、城。
“现在的乡村大多数变成除了街道是公共的,其他都是院落——一个私有空间,逐步丧失了村子的交流空间,以前有‘大槐树’,大家坐在‘大槐树’下交流乘凉,但如今‘大槐树’慢慢消失了。由此我认为把村子里面的活动空间交流场所留出来,对这个村子特有的情感保存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廉毅锐说。(高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