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爱好者庆佳节:传承汉服文化将传统植根于心
身穿汉服、见面行古礼、一同练习“女红”……8月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浙江瑞安,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都有一群汉服爱好者们相聚在一起,共庆佳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汉服圈”里,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意为大家同穿汉服,团结一心,传承传统文化。
“七夕除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女儿节、乞巧节等多重含义在里面。”活动组织者潘凯莉介绍,不仅是七夕,包括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来临时,她都会组织瑞安的“同袍”们聚会,让大家更接近传统文化。
潘凯莉是一名“90后”,她小时候就经常穿着母亲为她制作的各色旗袍,也因此在心里种下了“传统服装”的种子。她大学所学专业是音乐表演,宿舍里一共6位女生,有4位是少数民族。每到节日,姐妹们就各自穿戴上自己的民族传统服饰出去表演,留下落寞的潘凯莉。“我们汉族,难道没有传统服饰吗?”她开始关注起汉服文化。
2014年,潘凯莉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汉服。“那是一套唐制的齐胸襦裙,买了就直接穿上街了。”她回忆道。汉服飘飘,她却收到了不少异样的眼光。
他人的不理解并没有阻碍潘凯莉对汉服文化的热爱。那一年,潘凯莉去西塘参加了第二届汉服文化周活动。之后,潘凯莉对汉服、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另类”。
2015年,潘凯莉在瑞安筹建汉服社,招募社员。从筹建之初的30余人,到现在已有300余人。
“自从爱上汉服,我就去买相关的书籍和上网查阅汉服资料;每到一个城市就会去逛当地的博物馆。这是我们最接近汉服文化的方式之一。”潘凯莉告诉记者,汉服社筹建以来,她以推广“汉服文化”为己任,多次向“圈外人”普及汉服文化知识。
落木也是一名汉服爱好者,她长着一张古典的脸庞,画着淡妆,配着清雅、飘逸的汉服,仿若从古画中走出来的佳人。
落木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里,她就是这样子打扮的。她的衣柜中,几乎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汉服。每逢吃年饭、开同学会、参加孩子家长会等活动,落木必定要穿汉服出行。不仅自己这样穿,就连丈夫、两个孩子也都受其影响,平常多以汉服出行。
“前几年穿着汉服走在街上,很多人会以为我在拍戏。这几年,得到赞美的言辞越来越多。”落木说。
钱重周是汉服社里为数不多的“男同袍”。对他来说,穿起汉服、加入汉服社只是一道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最简单的门槛,“走进去之后,就会自然而然想去了解更多样的传统文化。”
接触汉服后,钱重周就慢慢去学习传统射箭、传统武术。如今,他在瑞安市区开了一家射箭馆,想要把他所了解的传统射箭文化推广给更多年轻人。(潘沁文 蔡玲玲)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