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误会”误伤了家族信托
目前,家族信托成为财富市场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投资者应该警惕一些常见误区,比如片面夸大家族信托的避险,避税功能。
误区一:万能避险工具
《信托法》给信托赋予了独立性,这表现为委托人的个人财产所有权在变更至信托名下后,此财产与今后委托人的风险相隔离有客户会急匆匆地找到信托公司,要求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家族信托的设立经过一番了解,我们发现该客户正在面临债务危机,其实控的企业可能面临破产重组很遗憾,如果在此时为客户搭建家族信托,那该信托很可能面临被击穿的命运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信托法》第十二条已经指明:委托人设立信托损害其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信托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撤销信托的,不影响善意受益人已经取得的信托利益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申请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的,归于消灭也就是说,该客户在面临债务危机时,用1000万设立家族信托,很有可能被债权人申请撤销该信托而在撤销之前,家族信托按照合同约定,定期向在外读书且毫不知情的儿子支付学费,那此部分已被支用的钱无须受益人返还
因此,家族信托是万能的避险工具这种说法是片面夸大其风险隔离功能,而且不能成为恶意避债的保护伞受限于我国现阶段的融资环境以及家族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混同的现状,家族企业进行融资时债权人通常会要求企业主承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一旦家族企业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家族及其成员的生活极有可能因为债务履行受到波及
实践中,我们建议客户为了实现债务风险隔离,及早筹划设立家族信托在资金充裕,没有债务风险时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家族信托,防止以后发生债务风险对家庭生活的冲击
误区二:完美的避税工具
在现实中,我们接触到很多客户一谈到家族信托设立的好处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到避税功能,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我们认为,这一误解主要是源于在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避税地区设立的离岸信托的干扰离岸信托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最初就是用于避税离岸信托涉及非常复杂的法律适用,税务征收等问题,信托设计时不仅要明确依据适用哪一国的信托法,信托纠纷要采取哪一国的程序法,而且还要考虑课税,同时,在司法执行时还需要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司法协助的确,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离岸信托利用国际法中的法律适用方法将避税功能发挥到极致
但是,这种情况伴随着财富全球透明的共同申报准则的大背景下,离岸信托所具有的隐藏实际控制人的私密性功能已经逐渐在瓦解2014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提出的G20对受益所有人信息透明化的总体原则指出,各国应确保明示信托的受托人保持充分,准确和最新受益的所有权信息,包括设立人,保护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信息这些措施也应适用于类似明示信托的架构或功能的其他法律安排从以前的信息壁垒,到信息不对称,再到信息透明化,高净值人群想通过离岸信托达到避税目的已经越来越有难度
回到国内的家族信托看,信托引入中国的时间不算太长,而家族信托的发展就更短国内的家族信托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避税而诞生的2007年中国成为了FATF的正式成员,FATF新40项建议为打击逃税,要求各国在判定受益所有人时以识别最终有效控制的自然人来防止逃税中国在2015年签署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多边主管当局间协议》,在2017年出台《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2022年出台《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综合前述的各项要求,信托公司应当对信托关系的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进行识别并登记基本信息总之,对于居民游离于法外的财富,政府在不断加大监管治理力度
家族信托为个人合法正当财产保驾护航
作为信托从业人员,笔者一直认为,家族信托在处理家族财富传承,家企风险隔离以及个人风险隔离等方面的确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法律架构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创富者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积累的家族财富需要通过有一个有效机制进行传帮接代同时,信托业也在回归本源的道路上寻找突破口家族信托就是在两大诉求下碰撞孕育的星星之火因此,国内的家族信托保护的是公民合法正当的财产,绝对不是制度套利的工具
家族信托在处理民事领域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针对个人,可囊括婚前财产隔离保护,晚年生活的优渥保障,乃至生后财产的传承分配针对家族+企业,可囊括家企的经营风险隔离,家企成员的激励机制,以及家族财富的代代相传,乃至形成家族宪章的雏形可以说,家族信托凭借制度优势和灵活分配机制,完美诠释了信托的本源业务特点
一位投资大鳄曾言: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果发生什么就该如何应对高净值人群在家族健康稳健时期,应该尽早规划手中的财富,依法依归履行纳税义务,让家族财富基业长青
回顾家族信托的发展历史,虽然第一单家族信托出现在2013年前后的中国,但长期以来,行业一直以理财的思路构建家族信托,真正的家族信托也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相关政策法规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