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科研与创新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基础之一一个科学发现可以开辟一个颠覆性的应用研究领域,基础科学水平是应用研究的灵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万说
日前,由《中国科学报》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创新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杜湘万说,基础科学与应用学科的辩证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科学的革命性突破可以引领创新方向,开拓新领域,第二,应用研究提出的基础科学问题可以反馈和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科学的发展
杜向万举了一个高能激光研究的例子高能激光是一门非常适用的学科,也是863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对高能激光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提供功率和能量,但实际上,决定最终结果的不仅仅是光束能量,还有光质量的快慢光速的质量是平方的,而光束的能量是线性的因此,高能激光的质量与其说取决于功率和能量,不如说取决于光速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能激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
基础学科需要丰富的人才,只有在应用研究中才能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对于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杜祥万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现在国家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科技强国的标志应该是建立在重基础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发现能力,也就是科学发现,也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有这么多颠覆性的技术因此,要对科技强国的内涵有清醒的认识,重视重基础研究的科学发现能力
第二,基础研究要关注环境,培养环境和氛围,鼓励科技人员有自己的兴趣,让他们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给一点宽大,给一点包容,包括坐了几年冷板凳,还是没有出成绩你也应该包容他,包容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有十次失败,只要有一次成功,国家就会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基础研究在于人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年轻人,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提问和提问这是最根本的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现在缺少的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刘嘉琦表示,从事科学的人,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人,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勤于追求,不要喜欢事物,不要自怨自艾,要把工作当成责任,把职业当成事业只有当你痴迷于你的研究领域时,你才能取得成就
刘嘉琦还指出,创新是基础研究的灵魂和本质。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地球科学没有发生重大突变,一些理论和认识已经老化,因此必须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刘嘉琦说
刘嘉琦强调,只在理论层面谈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创新必须创业,能够推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科学转化为财富
创新和创业密切相关,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创新引导创业,创业反过来又能触及创新
曹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高空宇宙线天文台首席科学家,中国第四代宇宙线研究带头人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四川西南边缘的海子山上,除了1145个倒映天空的湖泊外,还有一个海拔4410米,面积1.36平方公里的探测站正在逐渐大开眼界这就是LHAASO,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科学成就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其核心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及相关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暗物质研究
1987年,中国在羊八井开办了中日合作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海拔4300米当时只有几间小平房曹震说,1994年至2009年,他参与了美国最大规模的国际宇宙线观测实验当时他真正拓展了自己的空间,融入了国际宇宙线研究但他总觉得这样的研究基础不扎实,发展空间狭窄后来美国放弃了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回国后他赶上了科技兴国的大潮,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曹真对中国宇宙线研究发展的一件事感触颇深2000年,曹真的博士生导师丁教授一共带来了8位博士,曹真是唯一留下来做宇宙线研究的人现在曹真已经是导师了,他的学生大部分都留在了国际国内的宇宙线圈子里,成为了骨干力量,很多都是留学回国做基础研究
经过四代人的努力,才发展到今天的宇宙线业务,进入正循环我希望未来的研究不仅能吸引中国研究人员,也能吸引国际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投资曹真说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