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了实在忘不了杭州这家网红糕点店,有人坐1个小时公交车也要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遗憾,突然想起小时候尝过的零食、糕点、小吃,即便故地重游却也寻觅不到。确实有些老手艺老味道,随着岁月流逝一去不复,但有的则通过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还焕发了新的生机。
比如杭州余杭塘栖镇的广济桥边的“法根糕点”,它家春天的小桃酥,清明的团子,夏日的绿豆冰糕、立夏饼,秋季的板栗重阳糕,中秋的月饼,过年前的麻酥糖……之前只有上了年纪大爷大妈赶着公交排队来买,而现在这些糕点成了年轻人眼里的“网红”,是抖音电商上争着下单的爆款。
这家糕点的掌门人,是56岁的李法根。他可以蒙起眼睛,拿一把厚背刀,在短短十几秒中,流畅切完一整条云片糕,每片几毫米,厚薄均匀。随手一团月饼,就是标准的50克。
“法根糕饼汇昌粽,粢毛肉圆香又糯。细沙羊尾香烘烘,塘栖板鸭鼎正宗。”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塘栖,传着属于自己的民谣,李法根家的糕饼就在其中。
公交车上全是专程来买糕点的
杭州到塘栖的342路公交车,见证了“法根糕点”的畅销。
来塘栖买新鲜蔬菜的杭州老人,无意间发现了他的糕点,好吃、便宜。大爷大妈们每人拎着七八斤糕点回去,不少是左邻右舍或亲戚同事让捎带的。店里离公交站还有一段路,李法根就骑着三轮车把糕点运到公交车站,再帮顾客放到座位上。
“饿煞饼”、“香蕉酥”、“小桃酥”、“橘红糕”、“重麻酥”、“太子饼”、“江米条”……李法根家的糕点多种多样。他还记得有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对他说:“这就是我小时候吃的味道。”
喜欢的人来来回回吃不够。江南日出日落的一个又一个日子里,李法根的糕点一做20年。
这些年,路过塘栖古镇的游人留下行记,里面记述着:“在古城一入口的位置,赫然就是‘法根食品’。他家的有些产品,过了季节就不卖了。我最喜欢是桔红糕,有橘子的清香,又有糯米的温柔,到嘴里是道不尽的再来一颗。”
传承三代的糕点
传统糕点,吃的不仅是味道,也是情怀。过年不带麻酥糖,请君不可进厅堂。以前过年,条件不好的人家可以无酒肉,但不能没有麻酥糖。街上远远看到一个人手里拎着一包麻酥糖,就知道家里来客人了。
李法根觉得,一样样糕点里无不包含着江南水乡的乡风民俗。这些年自己坚持的手艺,除了用来维持自家的生计,不知不觉中也延续着江南普通人家数十年的记忆。
李家手艺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李法根的父亲李贵福18岁,开始跟着当地的老师傅学糕点手艺。几年下来,包、捏、卷、按、擀、抻、钳等技艺,李贵福牢牢掌握,做出的糕点味道已经和师父做的如出一辙,随后成了食品厂里的大师傅。80年代初,李贵福进了供销社,带着15岁的李法根,做父亲也做师父。
凌晨2点,漆黑,李贵福就唤李法根起床,生炉子、打鸡蛋、练手艺。切云片糕的刀功,练的是童子功。遇到刀划破手指,李法根包扎一下继续练,起初每天练一个半小时,后来加到两、三个小时。如今,他可以蒙面切云片糕,半天能切200条糕,比不蒙面的师傅还厉害。
每一块糕点,背后都是心血。例如云片糕:糯米作原料,头一道工,铁锅干炒糯米,将细细的沙子倒入铁锅,火头最旺时也不会炒焦,直到香喷喷的糯米粒粒爆裂;糯米炒熟后,筛去沙子,磨成粉,倒入清澈的水里浸泡,时间短了不行,长了也不行,需要整整一个月。
再是蒸。60斤糯米粉、60斤糖、2斤菜油,搅和后,放在炭炉锅中烧蒸,温度始终保持70度,留一条小缝,蒸5分钟,这是小蒸;冷却之后,云片糕定型,再放进沸水,用蒸汽冲蒸1分钟,使糕点变柔软,这是大蒸;蒸完的云片糕,马上用熟面粉包裹起来,过上一夜,让蒸汽在里面自然行走。次日,云片糕仍是热乎乎的,而且柔软、松口,特别有韧劲,卷起来也不会折断。
“今天没有做白的生意”
1992年出生的李婷,大学毕业放弃了英语专业对口的诸多工作,回到塘栖接手父亲的生意,并创立了法根电商团队。新一代的接班人,在用年轻人的方式与心意,让老店焕发新的光彩。
越到过节,李家越是忙碌。闻着糕饼香长大的李婷,打小就是家里的帮工,刷个鸡蛋液、包个包装。重阳节,她放学后去菜场,书包一卸和妈妈卖货。直到太阳落山,整整一车的重阳糕卖完,爸爸骑着小三轮把娘俩载回家。中秋节,父母做通宵的月饼赶不回来,李婷一个人在家听着外面打雷下暴雨。
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李婷又有着一份甜蜜。搬着小板凳在父亲身旁看他做糕点,偶尔的边角料就到了自己嘴里,从来不缺甜食。
2001年,李法根和妻子还有两位老师傅一起,在租来的90平米厂房里,正式做起了“法根糕点”。一开始,没什么人知道他家的糕点,妻子就拿着做好的成品,四处找人试吃招徕。夫妻俩心态好,哪怕一天只卖出了2块云片糕,回家也乐乐呵呵,觉得起码“今天没有做白的生意”。
分量少了,口味更健康了
刚接手生意时,李婷和母亲总是吵架。
老式糕点包装份额大,老客们习惯了拎沉甸甸糕点回家的感觉。但李婷调研后发现,糕点太多,人们一时吃不完,吃多了反倒觉得没那么好吃。即使和母亲意见相左,她还是坚持给传统糕点“瘦身”。
店里椒盐、百果、豆沙等口味的苏式月饼,从每个62.5克减少到50克。她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把广式月饼也由之前的每个75克改为60克。不少月饼盒从10只装,改成了8只装,甚至还有定制版的6只装,随之售价进行了相应下调。事实证明,李婷的改良是有效的。糕点分量减少了,顾客的复购率反而上升了。
调整传统糕点里重油重盐的口味,甜度配比引入健康饮食的概念,李婷不断在为“法根糕点”找合适现在主流市场的新路子。“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年轻人喜欢提拉米苏等西式点心,老的中式糕点需要在传统和迭代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李婷说。
抖音里的焕新
疫情期间,李婷观察到身边很多人都在使用抖音,她和企业里的年轻人一起注册了抖音@法根爸与糕点妞,在里面展示不同糕点的制作方式,讲述点心背后的历史,用十几秒的视频演示一款糕点从无到有。
李婷发现抖音里展示自家的糕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挖掘出了很多对传统糕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客人。
“很多人以前常常想,又不知道到哪里买,通过抖音,找到了我们!”
起初,李婷把@法根爸与糕点妞 作为“法根糕点”品牌的记录本,现在,感受到了抖音电商的发展,除了记录,李婷想利用抖音短视频和直播进行售卖,扩大线上销路。后台里有人留言问道:“这难道就是我小时候一直吃的糕点么?”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大家更加能够感受到传统糕点的魅力,从平台吸引来的顾客也越来越多。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