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从“国家账本”70年变迁看国富民强

发布时间:2019-09-06 16:09来源: 网络阅读量:7512   
原标题:从“国家账本”70年变迁看国富民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亿元增至2018年超过18万亿元,增长2900多倍;财政支出从68亿元增至22万亿元,增长了3200多倍。翻开国家大账本,从建国初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到改革开放后的“民生财政”,70年“国家账本”的变迁,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的成就。

  财政收入,是国家财力的象征,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财政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1978年增加到113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12年达到11725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达到183352亿元。1951年至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13.6%。

  强大的财力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账本”与老百姓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三农”、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能看到财政资金的身影。

  以教育支出为例,1978年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仅为75.05亿元。1998年后,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教育成为财政的重点保障领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一大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财政制度纷纷出台。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此后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加,并于2012年如期完成4%的目标任务,实现了财政教育投入历史性增长。

  站在4%的新起点上,各级财政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点投入,优先保障。自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这些历史性转变和巨大成就背后,也离不开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2017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为8383.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1981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4.1%。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效果凸显。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2.44万家和2.42万家,分别是2009年的3.3倍和3.5倍,减免金额分别达到570亿元和1062亿元,对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要告之于民。近年来,政府预算报告,越来越公开透明,绩效评价也越来越凸显。

  “从起步阶段粗糙的国家概算,到日益完善的政府预算体系,预算制度的现代化进程在加快。‘国家账本’的管理日益规范化。”(下转第三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