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雪域新画卷

西藏拉萨第一小学的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格桑吉美摄

旧西藏流落街头的妇女和儿童。
资料图片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来自基层的农牧民代表参政议政。
姚海全摄

旧西藏的老人过着乞讨的生活。
资料图片

拉萨风光。
人民视觉

今日的拉萨已成为西藏交通枢纽,图为拉萨市区通往火车站的公路和桥梁。
姚海全摄

旧西藏的拉萨“乱石纵横、人马路绝”,图为老百姓过河的情景。
资料图片

今日西藏农民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在田间作业。
次 旺摄

旧西藏为农奴主卖苦力的农奴。
资料图片
如果说,蓝天白云是世界屋脊天空的底色,那么,生活在高天厚土上的西藏各族人民,幸福笑脸就是他们最本真的表情。
“今天的日子,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盼望的格巴桑波(太平盛世)。”家住西藏拉萨市功德林街道雪社区的拉巴次仁是农奴的后代,从小就从父辈那里感受到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带给农奴们的暗无天日的牢笼生活。他说,他在雪社区7组生活了20多年,亲眼见证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路越来越多了,山越来越绿了,天然气入户了,只要开关一扭,做饭取暖都方便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比蜜还甜!”拉巴次仁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十年,西藏就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团结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改革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每年,这里有十几万人口成功脱贫,今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农牧民的孩子,多年前就享受15年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免费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穿越千年冻土的“天路”不断延伸……
如今,西藏各族群众正抓住发展机遇,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繁荣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奋力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
(邓建胜)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2日 14 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